过去半个月,伊朗情报部门发起了名为“雷霆扫谍”的行动,成功抓捕了超过700名涉嫌为以色列摩萨德提供情报的“间谍”。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伊朗当局震惊地发现领域国际,除了内部的间谍网络,他们长期信任的印度软件公司和技术人员,竟然也背后捅刀子,利用软件的“后门”将大量敏感信息泄露给了以色列。
这件事最早由伊朗的强硬派媒体《凯汉日报》曝光。作为亲政府的喉舌,这份报纸以直言不讳著称。6月30日,《凯汉日报》公开指出,部分由印度公司开发的软件,实际上成了以色列情报机构窃取信息的工具,并且明确指名了印度。伊朗政府一直认为印度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没想到这些合作背后竟藏有如此巨大的隐患。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以色列是如何通过印度的软件窃取伊朗敏感信息的,接下来我们来一一解读。事实上,伊朗在软件开发上确实存在一定的短板,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府部门系统,例如出入境管理、人口信息登记等系统,伊朗始终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只能将这类重要项目外包给外国公司。
而印度的软件行业,凭借技术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价格,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伊朗选择印度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看中其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印度软件业在全球也具有一定的声誉。然而,伊朗政府没想到的是,他们选择的这些印度公司,背后有以色列情报机构的身影。以色列情报部门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寻找那些与目标国家有合作的第三方企业,作为“中间人”。这些企业获得以色列情报机构提供的核心代码和监控模块,然后再包装成“印度自研”,甚至仅仅改变界面、调整Logo,就将这些软件出售给伊朗。
展开剩余76%更为巧妙的是,印度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故意留下“后门”。例如,在用户登录系统中埋下隐藏账号,或者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入自动上传功能领域国际,这些“后门”的权限直接被提供给以色列。这意味着,伊朗使用这些软件时,以色列能够实时接收到数据:从普通公民的出入境记录、身份证信息,到政府部门的机密文件、重要设施的位置信息,全都被以色列窃取。对于伊朗来说,这几乎是一场“信息大泄密”。
事实上,印度在软件中植入“后门”的行为,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过,印度通信系统中存在大量“后门”,这些后门为一些国际监控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接单,印度企业对客户需求基本没有拒绝,而在收到资金后,他们可以轻松为第三方提供“绿色通道”。这样一来,印度软件成了这些第三方监控公司收集情报的工具。
以伊朗的出入境管理软件为例领域国际,表面上,印度公司按照伊朗的要求对数据进行了加密,但实际上,他们将加密的“密钥”偷偷提供给了以色列。而在软件的后期更新中,印度公司通过“补丁”悄悄植入监控程序,使得伊朗技术人员根本无法察觉。以色列因此获得了伊朗系统的访问权限,仿佛在伊朗的关键系统中安装了“隐形监控摄像头”,随时可以获取任何数据,监控任何活动。
更加讽刺的是,印度自己也在使用以色列的间谍工具来监控国内民众。2023年8月,全球研究机构《商业与人权资源中心》(BHRRC)爆料称,印度政府近些年购买了以色列间谍公司研发的“飞马”间谍软件,专门用来监控国内的异见分子、记者和反对党领导人。“飞马”可以悄悄入侵手机,读取短信、邮件、位置信息,甚至能打开摄像头监听通话。
根据印度记者的调查,2023年孟买反政府示威期间,许多参与抗议的学生和律师的手机被“飞马”软件侵入。而在2024年卡纳塔克邦选举前,反对党领导人的通话记录也被完整复制,存储到安全部门的服务器中。这一切,令伊朗人感到无比讽刺:印度不仅帮助以色列窃取伊朗的敏感数据,也在自己国内进行大规模的监控。
回头看,伊朗的选择让人不禁深感遗憾。起初,他们选择印度作为合作伙伴,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合作起来更容易互相信任;另一方面,印度的软件业在全球确实有一定影响力,像班加罗尔的IT产业园区就享有很高声誉。然而,伊朗却没有想到,印度企业为了获得外汇,根本不顾及客户的国家安全。伊朗的出入境管理系统和人口信息库这些关键信息,就这样被印度企业当作商品出卖给了以色列。
以色列利用这些数据,在与伊朗的冲突中精准打击伊朗的军事设施、情报机构,甚至能够提前掌握伊朗高级官员的行踪,这对伊朗的军事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不得不说,伊朗如今的遭遇,正是他们技术依赖的结果。如果伊朗能够独立开发这些关键软件,或许就不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局面。
但现实是,全球的软件产业链高度集中,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几乎被欧美企业垄断。尽管印度自称为“软件大国”,但90%的高端软件技术仍然依赖进口。伊朗由于受到国际制裁,无法购买欧美的正版技术,只能选择那些便宜但存在隐患的印度外包。因此,伊朗想避免“后门”漏洞几乎不可能。
总体而言,伊朗的“雷霆扫谍”行动仍在继续,而这场风波背后带来的教训,远不止抓捕了几百个间谍这么简单。它清楚地警示我们,在国际博弈中,技术安全才是最坚固的“护城河”。缺乏自主可控的技术,无论如何防范内鬼,也防不住外部势力通过软件漏洞从中渗透。
虽然伊朗目前后悔选择了印度,但他们更应后悔的是,没能在早期狠下决心发展自己的软件产业。毕竟,长期依赖他国技术,一旦他国利益与自己冲突,早晚会被“卡住喉咙”。
发布于:天津市福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