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妇科急症,很多人会想到宫外孕、阑尾炎,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卵巢与输卵管扭转”。但其实财富策略,它是育龄女性最需要警惕的妇科急症之一——卵巢一旦“扭起来”,就像给血管“掐了腰”,血供受阻的卵巢可能缺血坏死,甚至影响未来生育。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带大家认识这种容易被忽视的“卵巢危机”。
1
先搞懂:
什么是卵巢与输卵管扭转?
简单说,卵巢和输卵管不是“固定不动”的,它们靠几条韧带“悬挂”在盆腔里(比如“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卵巢韧带”)。当卵巢绕着这些韧带发生完全或部分旋转时,就会像拧毛巾一样把血管“拧住”——先堵静脉血回流,再影响动脉血供应,最终导致卵巢缺血、水肿,严重时会坏死。
这种情况里,最常见的是“附件扭转”(卵巢+输卵管一起扭),单独输卵管扭转很少见;有时卵巢旁的囊肿(比如输卵管旁囊肿、卵巢冠囊肿)也会扭,原理类似。
展开剩余86%2
哪些人更容易遇到这种“危机”?
不是所有女性都会遇到卵巢扭转,以下人群要格外警惕:
1. 育龄女性是“主力人群”
数据显示,卵巢扭转多见于29-33岁的育龄女性,这和生育期卵巢功能活跃、容易长囊肿有关。不过,从胎儿、新生儿到绝经后女性,都可能发生,只是概率不同。
2. 卵巢“长东西”是最大风险
超过85%的扭转患者,卵巢上都有肿块(囊肿或良性肿瘤)。尤其是直径≥5厘米的肿块,就像给卵巢加了个“配重”,更容易让卵巢绕韧带旋转;但也别大意,1厘米的小肿块甚至正常卵巢,也可能发生扭转。
比如:
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肿”、生理性囊肿;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做过“诱导排卵”(比如备孕时促排)的女性,卵巢可能因过度刺激变大,扭转风险升高(发生率可达8%-12%)。
3. 有这些情况的人也要注意
以前发生过卵巢扭转:复发率约11%财富策略,可能同侧扭,也可能对侧扭;
做过输卵管结扎:风险可能升高,但具体程度还不明确;
初潮前女孩:22%-55%的扭转患者卵巢是正常的,可能和她们的卵巢韧带偏长、卵巢活动度大有关;
孕妇:尤其是怀孕10-17周,卵巢有肿块(6-8厘米最危险)时,扭转概率会增加。
3
身体发出这些“警报”,
别当成“小毛病”
卵巢扭转的症状很容易和“吃坏肚子”“阑尾炎”“宫外孕”混淆,但只要留意细节,还是能发现“不对劲”:
1. 最典型:突然来的盆腔剧痛
90%的患者会出现突然发作的中重度盆腔痛——可能是刺痛、绞痛,也可能是钝痛,常常集中在一侧,还可能放射到腰背部、腹股沟(大腿根)。疼的时间不一定,有人几小时就就医,有人拖到210天(多是“间歇性扭转”,疼一阵好一阵)。
比如:刚运动完、搬重物后突然肚子疼,就要警惕——腹压突然增加可能是扭转的“诱因”。
2. 恶心呕吐很常见
47%-70%的人会跟着恶心,甚至呕吐,而且通常和肚子疼“同步出现”。尤其是孩子或初潮前女孩,呕吐可能更明显,是扭转的重要信号。
3. 低热可能是“危险信号”
只有2%-20%的人会低热(体温轻度升高),但一旦出现,可能提示卵巢已经缺血坏死,甚至有感染,必须尽快就医。
注意:这些症状不“专属”
卵巢扭转的疼、吐,和阑尾炎、宫外孕、卵巢囊肿破裂很像,甚至有些人体检时摸不到肿块、按压也不疼(约1/3的人没有压痛)。所以千万别自己判断“忍忍就好”,及时去医院才是关键。
4
医生怎么揪出“真凶”?财富策略
因为症状不特异,卵巢扭转的“术前正确诊断率只有38%”,需要靠检查一步步排查:
1. 首选超声:给卵巢“拍照片”
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医生会通过它看:
卵巢大小和位置:扭转的卵巢可能变大、变圆,位置也会变(比如从子宫旁边跑到前面);
特殊“信号”:卵巢周围可能有小卵泡排成圈(叫“串珠征”),血管绕成“漩涡”(叫“漩涡征”,91%的扭转患者会有);
血流情况:用“多普勒超声”看卵巢有没有血供——但要注意:血流正常也不能排除扭转!因为扭转可能没完全堵死血管,或有侧支供血。
2. 还要做这些“排除检查”
查hCG:排除宫外孕(宫外孕也会肚子疼、吐,hCG阳性就能区分);
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如果囊肿破裂出血)或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坏死);
偶尔用CT/MRI:如果超声看不清,可能会进一步检查,能看到类似的“卵巢肿大、血管漩涡”,但不常规用。
3. 最终确诊:靠手术“眼见为实”
只有在手术中直接看到“卵巢绕韧带旋转”,才能100%确诊。不过医生会结合症状、超声和排查结果,先做“推定诊断”,避免延误手术。
5
确诊后怎么治?
能保住卵巢吗?
治疗的核心是“尽快恢复卵巢血供”,但具体方案要分情况:
1. 绝经前女性:能保卵巢就保
只要卵巢没有坏死、不怀疑恶变,医生都会先做“扭转矫正术”——把拧住的卵巢和韧带“转回来”,恢复血流。哪怕卵巢看起来发紫、发黑,也别轻易放弃:研究发现,很多“紫卵巢”解除扭转后,80%以上能恢复卵泡发育,甚至比切了卵巢的人,卵巢功能更好(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更高)。
如果卵巢上有良性肿块,可能会一起做囊肿切除;如果水肿太严重,也会先引流囊肿,等水肿消了再二次手术。
2. 这些情况要切卵巢(附件切除)
卵巢已经坏死:手术中看到卵巢像“烂果冻”,一碰就碎,说明已经坏死,必须切除;
怀疑恶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卵巢肿块恶变风险更高(3%-20%),可能需要切附件,后续再做病理检查;
绝经患者:即使卵巢没坏死,医生通常也建议切患侧附件,避免复发和恶变风险。
3. 特殊人群怎么治?
孕妇:治疗和非孕妇类似,腹腔镜手术安全,还能做卵巢固定术预防复发;
初潮前女孩:尽量保卵巢,尤其是卵巢正常的孩子,术后可能要做“卵巢固定术”(把卵巢固定在盆腔里),因为她们复发率更高;
胎儿/新生儿:如果产前超声发现卵巢囊肿,会定期随访,万一扭转,出生后可能需要手术。
6
怎么减少复发风险?
1. 用短效避孕药预防囊肿:没有禁忌的话,医生可能建议吃小剂量雌孕激素避孕药(雌激素<50μg),能减少卵巢长囊肿的机会,间接降低扭转风险。但大剂量避孕药血栓风险高,不推荐。
2. 卵巢固定术:给卵巢“找个靠山”:主要用于只剩一个卵巢、或复发风险高的人(比如初潮前卵巢正常的扭转患者)。手术会把卵巢固定在盆腔韧带或子宫上,防止它再“扭起来”。但这种方法的长期生育影响还在研究中,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
7
最后提醒:
别让“拖延”害了卵巢
卵巢扭转不是“忍忍就好”的小毛病——拖延时间越长财富策略,卵巢坏死、不孕的风险越高。如果突然出现盆腔剧痛、恶心呕吐,尤其是育龄女性、有卵巢肿块的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妇科急诊!及时处理,大多数卵巢都能“救回来”,未来的生育和健康也不会受影响。
发布于:浙江省福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