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大唐资本
7月21日,在廊坊市安次区大王务村王务道边,国网廊坊供电公司技术员闫继成(右)和同事张旭东,通过无人机对8号杆塔关键部位实施红外测温。 本报见习记者 刘杰摄
“起飞!”7月21日10时许,在廊坊市安次区仇庄镇大王务村王务道边,随着一声指令,一架搭载高清镜头与红外测温仪的无人机腾空而起,稳稳飞向远处的220千伏祝范一线8号杆塔。
顶着烈日,国网廊坊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运维一班技术员闫继成和同事张旭东,通过无人机对8号杆塔的关键部位实施红外测温。夏季环境温度高大唐资本,用电负荷大幅增加,输电线路电流增大,导线若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接头氧化,甚至引发断线、短路等故障。
“40.8℃、42.7℃、41.2℃……”张旭东手握操控器,时而调整角度,时而放慢速度,橘红色光斑在画面中频繁闪烁。不到5分钟,无人机就完成对8号杆塔24个耐张线夹的检测。
“以前人工巡检,我们得手脚并用攀爬四五十分钟,拿着红外测温仪靠近检测,不仅巡检速度慢,还有一定危险。”闫继成说,现在使用无人机巡检,不仅巡检效率提升了,而且查得更安全、更准确。
迎峰度夏期间,国网廊坊供电公司借助无人机以超过人工4倍的效率,完成对171条共900余公里重要线路的特巡任务。数据显示,无人机特巡日均可覆盖3条高压线路,相当于5名巡检员24小时的工作量。
科技赋能,让电网迎峰度夏更显从容。国网廊坊供电公司打造的“无人机+可视化”立体巡检模式,为电力可靠供应保驾护航。
在国网廊坊供电公司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监控大厅,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大屏上,各输电线路的数据一览无余。
“110千伏房锦线4号杆塔小号侧吊车施工,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7月21日11时许,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发出告警推送,预警分析员立即进行审核、分派工单。收到工单后,线路护线员李新港迅速赶往现场处置,成功避免一起潜在的安全事故。
“输电线路环境复杂多样,易受到外力影响,而人工巡检存在隐患发现周期长、无法实时监控等缺点。”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负责人刘立娜告诉笔者,依托输电全景监控平台构建的输电隐患AI识别及智能预警应用场景,他们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应用场景包含前端可视化设备定时拍照及回传、AI识别并推送、告警人员研判、工单信息即时预警四大功能模块。
“7583套可视化装置结合AI智能识别和人工轮巡,可以精准捕捉输电线路周边的机械施工、烟火等11类安全隐患。”刘立娜说,入夏以来,国网廊坊供电公司输电全景智慧指挥中心累计处理告警141万余条,成功消除安全风险。
面对高温酷暑,国网廊坊供电公司还推出“先复电、后抢修”不停电作业模式。迎峰度夏以来,该公司累计开展不停电作业714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7%,有力保障居民用电稳定。
福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