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一下冒出三四十只,捏死后果然中招了!”
近期济南多区域发现被称作“飞行的硫酸”隐翅虫简配资频繁出没,不少市民反映家中频现虫影,因徒手拍打、误触虫体引发皮肤水泡、破溃的案例显著增加。
记者从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获悉,该院近期隐翅虫皮炎接诊量大幅上升。
市民家中现30多只虫!
济南多人遭隐翅虫 “袭击”
“近两天刷短视频,总能刷到济南网友说遇到隐翅虫,有的已经去医院了。”济南市民张女士的感受并非个例。
记者在短视频平台发现,济南天桥区三孔桥街、历下区燕子山西路、浆水泉路、高新区、市中区和谐广场、山大兴隆山校区、文旅城、融汇城,以及章丘区、齐河县等多地,均有网友反映遇到过隐翅虫或因接触虫体出现了皮肤问题,隐翅虫的活跃已成为当前市民关注的民生热点。
家住天桥区的50岁市民李先生,近期在家中发现三四十只隐翅虫。情急之下,他徒手捕捉并捏死虫子,却未及时洗手,随后又用手触摸了脸部和颈部。短短3小时后,其接触部位皮肤迅速红肿,还出现了小水疱,伴随明显痒痛感。他紧急前往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就诊,被诊断为隐翅虫皮炎。经口服氯雷他定、小剂量泼尼松片,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退。
类似案例并非个例。济南一名8岁男孩也因隐翅虫“遭殃”。据男孩家人介绍,前一晚发现房间内有隐翅虫,未及时彻底清理。次日清晨,男孩左侧颈部、右上眼睑、右手腕部出现红斑片、水疱及小脓疱,皮疹呈斑片状或条带状分布,且伴有痛感。就医后,医生判断或为夜间睡眠时碾压了隐翅虫,导致毒液接触皮肤引发皮炎。通过治疗,男孩症状在1周左右缓解,但局部暂时留下了褐色色素沉着。
毒液酸度堪比硫酸,有医院一上午接诊3例
“隐翅虫体色红黑相间,本身不会主动叮咬人,但它的体内藏有强酸性毒液——毒隐翅虫素,pH值在1-2之间,酸度堪比硫酸,因此也被称为‘飞行的硫酸’,这是导致皮肤损伤的关键。” 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传珍解释,当隐翅虫被拍死、碾碎或碾压时,体内毒液会释放,一旦接触人体皮肤,就会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线状红斑、脓疱,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皮肤糜烂、溃疡。
随着隐翅虫活动进入高峰期,医院皮肤科的接诊量也随之攀升。王传珍表示,最近一周,隐翅虫皮炎患者明显增多,她仅在9月22日上午就接诊了3例,患者涵盖儿童和成年人,病因均为误触虫体或间接接触毒液。据统计,近期医院平均每天都会接诊两三例隐翅虫皮炎患者,且部分患者症状较为严重。
记者了解到,从临床症状来看,隐翅虫皮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接触毒液数小时至2天内,皮肤会出现烧灼感,随后形成线状、条索状红斑或丘疹,伴随瘙痒或刺痛;
进展期红斑会逐渐扩大,出现密集水疱、脓疱,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糜烂、渗液;
恢复期结痂后可能遗留褐色色素沉着。
此外,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若毒液不慎进入眼睛,还可能引发角膜炎甚至更严重情况。
隐翅虫的特点、危害及防制方法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自然界中一类常见的昆虫。它们本身不咬人,但其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是夏秋季皮肤科常见的“隐翅虫皮炎”的元凶。
一、隐翅虫的特点
1. 外形特征:
体型: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形如大蚂蚁。
颜色:身体由黑、橙(或红、黄)两色组成,头部、胸部末端及尾部为黑色,前胸和腹部大部分为橙红色或黄褐色,因此有“青腰虫”的俗称。
翅膀:最典型的特征是鞘翅极短,仅能覆盖腹部前1/3,大部分腹节裸露在外。后翅膜质,通常折叠收于短鞘翅之下,善于飞行。
2.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喜潮湿环境,常见于农田、森林、公园、草地、水边等。具有趋光性,夜晚会被室内的灯光(尤其是日光灯)吸引,从门窗缝隙飞入屋内。
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向光性(夜趋光性)和向高性(喜欢往高处飞),多在夜间活动。
食性:大部分种类为益虫,以农业害虫(如蚜虫、飞虱、螨虫等)为食,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二、隐翅虫的危害
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也不蜇人。其危害完全来自于其体内携带的强酸性毒液(pH 1-2)。
1. 致病原理:
当隐翅虫落到人体皮肤上,被人无意间拍打、压碎或捏碎时,其虫体内的毒液会瞬间大量释放,沾染皮肤。
毒液中的“隐翅虫素”会引起急性的皮肤炎症反应,通常在数小时到一两天内出现症状。
2. 症状表现(隐翅虫皮炎):
皮损形态:典型表现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其上可见密集排列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外观很像皮肤被指甲划伤或灼伤。
好发部位:多见于面部、颈部、四肢、脖颈等暴露部位。
主观感受:患处会有剧烈的灼痛感、瘙痒感。
病程:若不感染,通常1-2周后皮损会干燥、结痂、脱落,可能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深色印记),但一般不会留下永久性疤痕。
三、防制措施
预防是关键,一旦接触毒液,正确处理能极大减轻症状。
(一)预防措施
1. 减少入室:
安装纱窗、纱门: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夏季夜晚。
减弱灯光:傍晚时分,尽量关闭不必要的灯光,或拉上窗帘,避免吸引隐翅虫。必要时可使用百叶窗。
睡前检查:睡前检查床上、蚊帐内是否有隐翅虫,以免睡觉时压到。
2. 环境治理:
清除房屋四周的杂草、垃圾,保持环境干燥,减少隐翅虫的栖息地。
不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
3. 个人防护:
夜晚在户外、公园、草地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裤,避免身体暴露。
必要时可喷洒驱蚊液(含避蚊胺等成分),对隐翅虫也有一定的驱避效果。
(二)正确处理方法(如果虫体落在身上)
切记:绝对不要直接拍打或用手捏碎!
1. 轻轻吹走:保持镇定,用嘴轻轻将其吹落。
2. 弹开:或用手指、卡片、纸张等物品轻轻将其弹拨到地上。
3. 肥皂水清洗:万一不小心拍死了虫体,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好是用碱性肥皂水(如硫磺皂)反复清洗接触部位,以中和其酸性毒液,然后尽快就医。
(三)治疗措施(已出现皮炎后)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皮炎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2. 自我护理:
切勿抓挠:以免加重皮损和导致继发感染。
保持清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避免刺激:不要用热水烫洗患处。
重点提示:隐翅虫不主动攻击人,危害来自其体内的酸性毒液。防制的关键在于“预防+正确驱赶”(绝不拍打)。一旦不慎接触毒液并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综合自:齐鲁晚报、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简配资
福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